初秋最溫柔,日間留下夏天,日落攜帶秋風。
立秋之后,氣清風寒萬物變色,早晚涼風時至,秋風秋雨漸多,氣候多變,此時,應順應時令,重視養(yǎng)生。
老年人在精神調(diào)養(yǎng)、衣食住行、疾病防治等方面注意調(diào)養(yǎng),以提高健康水平,增強抗病能力,即機體的自身免疫力。
秋風落葉,萬物凋零,常使人觸景生情,尤其是老年人易引起垂暮之感。老年人應調(diào)攝精神,宜以平素所好的事物隨意玩樂,并積極參加一些有益而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,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,以轉(zhuǎn)移低落情緒。
秋季寒氣漸長血管收縮,腦血管病變也因此增多,多攝入含蛋白質(zhì)、鎂、鈣豐富的食物。防止進食過飽,晚餐以八分為宜;日間多喝淡茶,對心臟有保護作用。
秋季天氣漸冷,血壓逐漸走高,是心肌梗死患者的潛在“殺手”,晨起喝杯白開水,稀釋血液;接受耐寒訓練,均能起到較好的預防作用。
秋季皮膚水分蒸發(fā)加快,皮膚會因缺水會變得粗糙,彈性變小,嚴重者會產(chǎn)生皸裂。
初秋乍寒還暖,為感冒最容易流行的季節(jié)。要注意保溫,及時添衣;多開窗透氣,保持室內(nèi)空氣清新。
秋冬季易成霧,霧滴會吸附有害物質(zhì),給人們的健康、生活,甚至出行都帶來很大影響。霧天減少戶外活動,晨練可暫停;外出時戴上口罩,并將頭發(fā)保護起來,回家后要清洗裸露的肌膚。
天氣轉(zhuǎn)涼,人們的食欲旺盛,胃腸負擔加重,容易引發(fā)胃病。有胃病的人,在秋季尤其要注意胃部的保暖。
秋季是胃腸道疾病的多發(fā)季節(jié)。應防止食品污染,不吃生的、腐敗的、未煮熟的食物,生冷食物時要清洗消毒。
養(yǎng)成飯前便后洗手的好習慣,隨餐佐食適量生大蒜、生蔥頭等。
俗話說得好“春困秋乏”。秋乏,是補償夏季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,常表現(xiàn)為倦怠、乏力、精神不振等。
最好辦法就是適當?shù)剡M行體育鍛煉,但要注意循序漸進;保持充足的睡眠,亦可防秋乏。